筑梦黔行--双河洞夏令营活动

发布时间:2020-04-21
浏览次数:350

    第一天。

    早上8点从bevitor伟德出发,5个小时的车途终于到达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匆匆吃过早饭,由于客栈旅客住满,我们选择帐篷入住。

下午的科考项目是双河洞的一个地下裂缝景点,双河洞的地层岩性为娄山关群的白云岩,岩层产状十分平缓,是地下洞穴发育在白云岩中的一个特例,而织金洞则是发育在石灰岩当中,究竟是什么样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白云岩中如此美丽的洞穴奇观呢?我们接下来就去一探究竟。

双河洞是当前中国第一长,世界第五长的地下洞穴,已探明长度达到257km。娄山关群的白云岩为啥会形成洞穴呢?原因就是此白云岩中的石膏含量很高,而石膏是极易融于水的,当降雨、地下水等汇集并沿着岩层之间的裂隙下渗,溶蚀作用和冲刷作用将白云岩中的石膏带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洞穴。双河洞的洞穴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每一层之间主要靠竖井完成水流的转换。由于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不断挤压,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而青藏高原隆起的连带作用使得云贵高原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当地层被抬升、水流干涸,那么这个洞穴的形成过程也就结束了,而抬升强烈程度不同就使得双河洞形成了大致四层洞穴。刚刚从洞口进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气温的骤然降低,就像是一个冰窖不断散发着寒气。走了一会儿,可以看到洞穴顶部有很奇特的“天锅”现象,蒋老师解释这一现象为当地下湍急的水流流经一处空间突然变大的地段时,会形成一些旋涡,而且河水携带的坚硬物质会沿着洞顶不断摩擦,最后形成一个个“天锅”。愈往前进,洞内的宽度愈窄,原因是我们从地下河的干流向支流前进。继续往前走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溶洞的高程在不断增高,岩层的倾角也缓慢增大,即岩层的产状很明显的控制着洞穴的发育。蒋老师补充道,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洞穴很多,而这座山后面发育的洞穴却很少,原因是地层的不同。地下裂缝所处的位置地层岩性往上依次是娄山关群、桐梓组、红花园组和湄潭组。湄潭组的岩性是泥岩和页岩较多,是很好地含水层,而另一座山的地层缺失湄潭组。当降水时,这边的水分被充分保留下来,加上植被茂密,有助于各种腐殖酸、侵蚀酸的作用,利于岩溶发育,最终形成众多的地下洞穴。越往前走,温度越低,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的石钟乳、石笋、鹅管等地质现象。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地下裂缝,裂缝最大宽度有1.1-1.6米,最窄的仅仅有80cm,只容一人通过。走了大约20分钟才走出裂缝。当我们走出洞口时,冷热两股气流的交融,差点让人猝不及防。吃完晚饭,我们选择在山洞中扎帐篷,山洞的温度虽然很低,但是浇灭不了我们探秘自然奇观,弘扬地学精神的决心。

此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人员合影


洞穴内美丽的石钟乳

      第二天

 早晨的寒气简直是一发入魂,然地质工作者们怎会退却!8点钟吃完早餐,我们准备对双河洞的王牌景点----双河谷进行科考。

 来到洞穴入口,可以很清楚分辨出双河谷与地下裂缝入口的差异,地下裂缝的洞穴形态以“倒v字型为主”,而双河谷的洞穴形态则是以“口”字型为主。双河谷景区主要以地下河谷、天坑和石膏洞三部分组成。地下河谷洞穴内部空间较大,在洞顶有很多的“天锅”,直径在1.5米左右居多,在两边洞壁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圆形小孔,中间还有很多小石子,其形成原因与“天锅”相似。继续向前,石钟乳、石笋、鹅管等地质现象层出不穷。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体积巨大的崩落体, 当我们沿着台阶爬升时,我们看到一处极为壮观的天坑。老师解释道:天坑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两组不同方向的裂隙水交汇处,湍急的水流对洞顶的不断冲刷和挤压,致使洞顶岩体崩落,点到线,线到面的下坠,最后形成天坑。接下来的路程是一段蜿蜒的栈道,走了20分钟我们到达著名的“石膏洞”。此洞在上世纪90年代是作为一个盛产石膏的矿床,可以看到十分美丽的石膏花晶体,现如今作为一处地质遗迹供游客和地质工作者参观、科考。在石膏洞的两壁可以看到平均厚度达40cm的方解石结晶体,呈层面展布。方解石可以作为松香玉的原料,制作成十分美观的石材。沿着洞壁的发育有很漂亮的石钟乳,老师解释说这是由于白云岩虽然是隔水层,但是仍然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的水分,从古到今的几万年时间里的不断析出结晶,最后形成了顺着白云岩层展布的石钟乳。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科考,出了洞穴才发现山雨已经下了许久。待到雨势渐小,我们顺着小道,从落差80米左右的石膏洞回到了营地。吃完晚饭,各位小伙伴们愉快地踏上了回学校的客车。

 两天的夏令营活动不仅是一个很好地科普教育的活动,也是一个探秘自然奇观,弘扬地学精神的优秀平台。喜欢地质的我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用实际行动展示我们对地质工作的热情,彰显我们地质专业员工不怕吃苦,勤劳勇敢的毅力及决心。

      地质意义:

 贵州是喀斯特公园省,已把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和山地旅游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科技发展驱动力之一。围绕贵州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质资源开展地学教育和科普,将有效提升我省山地旅游的文化内涵。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独具特色的岩溶洞穴系统、峡谷群、水文系统、野生生态资源等,是开展喀斯特地学研究和科普活动的天然实验室。

 本次地学科考活动,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出发,提升在校老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员工崇尚科学、热爱地球的地学文化精神,对深入推进新时期综合地学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蒋老师在双河谷洞口前讲解洞穴形态特征


双河谷内美丽的天坑